【5.大中观系列 • 四重缘起深般若 • 第1章 解说《心经》】
50101011
(四)五道十一答
(八)无学道的现证
在五道的无学道上,无间道为因位,佛地为果位。即是无间道上的修证为成佛的因,然后于佛地现证佛果。
《心经》说——
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
这即是说无间道位上的修证,他的修证已无可说,弥勒瑜伽行唯有说之为“所作成办所缘境事”,所谓“所作成办”即是修证圆成,至于具体如何,实在未说。
这无可说,是因为菩萨在无间道上已离一切缘起,即已完全超越世间的一切语言文字概念,由是即不可能再用语言文字概念来加以表达,是即名为不可思议。
一定要说,唯有说之为“依般若波罗蜜多”。因为般若波罗蜜多代表一种智境,在智境中,一切法都宛然具在,但却是无所有而存在:一切法的性相用都三无分别而存在;一切法都如其所应存在而存在;一切法都受范限而存在;一切法都适应他所受的范限而存在。
于未来世或者有更好的譬喻,但在我们的时代,唯有说一切法在证智境界中,宛如电视萤光幕中的事物;在古老时代,无电视可作譬喻,唯有说为如幻(魔术变化)。
我们也实在只能这样去体会佛的证智,这亦即《心经》之所说——
无上正等觉、现起平等觉[注16]
这即是无间道上行人之所依,亦即诸佛之现证。是故对这境界,虽不可说,亦须一说。
说为“无上”,因为这是无可超越的现证境界:说为“正”,因为此已离一切颠倒,是故更无谬误;说为“等”,因为于证智境界中一切法体性相同,亦即一切法的体性都为无有;说为“觉”,这是假施设一个名言用来表示现证的功用。
所以“无上正等觉”这个名言,即是说证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功用。
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理解,深般若波罗蜜多,是一个现证的境界,凭甚么才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呢?凭“觉”的功用,而这种“觉”,则可形容之为“无上”、“正”、“等”。
但若光这样说时,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”的菩萨,就似乎跟佛没有甚么分别了,其实不然,因为菩萨未“现起平等觉”。
无垢友尊者在说《心经》时,说“平等觉”即是“圆觉”,这是很重要的提示。我们读《圆觉经》时,或未将“平等”看成是“圆”的定义,而事实上却实在如此。
前面已经特别提出“平等性”,由前面所说的平等性,我们便知道这实在是离一切相碍的大平等,离一切相碍而周遍,便即是“圆”。
所以佛跟“行深般若波罗多行”的菩萨,只有一个分别,佛的现证为“圆”,而彼菩萨的现证则未圆。亦即是说,佛已现证大平等性,而彼菩萨则尚未能现证。
对于佛的证智及证智境界,恐怕也只能说到这样,否则便有画蛇添足之虞。